4、《灯笼》导学案 
学习目标   
1.积累文中重点字词,识记有关文学常识。 
2.反复阅读课文,掌握课文内容。 
3.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。 
知识链接--------写作背景简介 
   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,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,作者以“灯笼”为题,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,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,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,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、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。 
学习过程 一、主动预习课文    (一)、读准读音    争讼(     )领域(       )斡旋(        )静穆  (      ) 
思慕(      )怅惘(       )褪色(        )熙熙然(      ) 
(二)、结合语境体会词语含义  
斡旋: 
静穆: 
思慕: 
怅惘: 
褪色: 
熙熙然: 
暖融融: 
马前卒: 
人情世故: 2、反复阅读课文,了解文章的大意,并做好批注。   在阅读中勾画出能概括部分内容的关键词句,在喜欢的内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,对文中不懂的地方写出自己的疑问。   二、 自主学习,整体感知。   1、认真读课文,理清文章脉络。 
  
  
  
  
  
  
  
2、请以“我喜欢          ,因为           ”的句式,来表达你对文中的某个词语、某句话或某件事的理解或感悟。 
  
  
  
  
三、合作探究 
  
1、读第1自然段,思考: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、光的情景,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。 
  
2、快速读第2自然段,思考: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“我”对灯笼的喜爱? 
  
  
3、自由读3-9自然段,分组讨论:这几段写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?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? 
  
  
  
4、 自由读10-11自然段,思考:关于宫灯的想象和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? 
  
  
四、深入探究: 
1.结合全文,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。 
  
 
  
  
  
  
2.文章结尾说:“唉,壮,于今灯笼又不够了。应该数火把,数探海灯,数燎原的一把烈火!”结合文章,分析并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。 
  
  
  
3、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? 
  
   |